2021年12月29日星期三

您怎么判断一个人根器是不是好呢?——采访记录(中)




记者:刚才,最初的时候您也讲了说,可能现在的这种弘法利生的环境是您没有想到的,您以前就只想自己安安静静的修法,那和现在的道路也是两条道路。

上师:这个是啊,很难,随心所愿确实特别难。不是我一个人有这样的经历,你们从小到现在也应该经历过很多类似的事情。你不一定从一生下来就想做现在这个工作,后来因缘聚合,你才做这个工作。这个很难说了。

我确实以前想过很多次放下,世俗的事不用说了,我是指放下学习等等,想上山去闭关。这个我以前提过很多次了,在我的传记里面、我的开示里面都提到过很多次。包括我以前想在自己35岁左右的时候,就独自修行去了,当时心里这样子想。现在还是常常心里会打架:以后还要继续这样子忙碌吗?还是需要去闭关呢?我还是心里常常这样子打架。

有些时候没办法,想是这样子想,很难实现。有些想法,可能能实现。有些想法,可能很难实现。很多的因缘让最初的想法很难实现。这个是因缘。

记者:那您现在觉得累吗?可能相比自己修行,您现在所做的弘法利生事业,是要和每一个人打交道的。

上师:一般来说,真正修行比较高之后才能去弘法利生,我没到这个程度,所以在调教弟子的过程中也是修行。佛法里面讲真正自己修成了出来弘法利生就更好了。

记者:您说的修成是指的?

上师:修成就是成就了。

记者:您是说您现在还没有成就吗?

上师:对,没有(笑)。有些人在弘法利生的过程中也可以修,比方说修出离心、菩提心、信心。

很多人认为修行就是天上掉下来一个东西,这个不是。修行,简单的话特别简单,比方说平常修出离心、菩提心、信心,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慢慢观一些空性等等。在弘法利生的过程中修行不用说了,你看世俗的,比方说在工作的过程中,做家务的过程中,包括上网、扫地等等过程中,也可以修。这个是没有什么冲突的。我以前想用一生去修行、闭关,虽然心里这样子想,但因为很多因缘,还是没有实现。

记者:那也就是说,在您看来,自己闭关修行和现在所做的弘法利生事业不是冲突的,我能不能这样理解?也就是说,您现在所做的这个事情和闭关修行是一样的,只是形式不同。

上师:一般来说是的,对我来说应该不一定。我还是一个凡夫,在这样弘法利生的过程中,有些时候可能还有烦恼。

希阿荣博堪布191120111935.jpg

记者:您是凡夫吗?

上师:(笑)是是是,这个我承认,承认过很多次了,我开示里面也承认过很多次了。

记者:我发现有一些师兄他们可能在皈依之前,连皈依是什么都不知道,可是他们仍然选择皈依,您觉得这个好吗?

上师:这个很难说,慢慢的他们以后可能会好,百分之百都会好却不一定。

你看很多人是这样子的,有些现象你知道的,比方说,先信佛的目的是家庭和睦、求财、求官,这些人原本信佛的目的可能是特别狭隘,然后慢慢接触到佛法,进一步了解佛法以后,他们慢慢会认识更广一点。

修持佛法不是为了一个自私、一个升官发财的目的,而是离苦得乐,脱离痛苦。佛法是讲来世,来世也得到安乐的方法。

有些人以前对佛法僧三宝不了解,但是见到三宝所依,看见上师,会很欢喜。有欢喜心也是信心。信心有三种:清净信、意乐信、胜解信。欢喜心是很好的一件事,以这个缘起,皈依了以后,他会种下解脱的种子,然后慢慢发芽。一般来说,佛法是一步一步修持的,一般从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开始,然后从皈依做起。应该是好事。

记者:对于您的弟子,您是希望他之前就接触过佛法,懂得一些佛法,还是就像刚才我描述的这种状态,之前连皈依是什么都不知道?

上师:两个都挺好的。

记者:哪一个会更适合修法呢?

上师:这个很难说了,人的根器不一样。刚刚接触佛法的人,有可能他更厉害。比方说,修行很长时间,修行十几二十年,和今天刚刚皈依的人比起来,他们俩个,也许刚刚皈依的人更厉害,这个是有可能的。

记者:您说的厉害是指的什么?

上师:修行啊,修行的进步啊。几十年学佛拖拖拉拉,刚刚皈依的人他很认真修持起来的话,有可能他修行的进步快。这个很难说了。看根器,学佛的根器。根器不一样。

扎西持林-经幡林y-001-39.jpg

记者:根器怎么理解?

上师:从世俗角度讲,比方说,从小读书的时候,有些人一下子全部懂了,有些人特别特别难,学十几二十年什么都不懂。佛法里面的道理跟这个差不多是一样的。有些人有信心,有出离心,有菩提心,一接触佛法全懂。有些是慢慢一步一步的在进步,有些时候又退,又增加,又退又增加。人的根器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房间里有五个人,五个人的根器不一样。

记者:那您怎么判断一个人根器是不是好呢?

上师:看修行,看信心,信心是很重要的。

记者:我以前遇到这样的现象,大家一起参加学习小组,当然这个问题可能是年轻人多一些,在学习过程中,也会有彼此产生了爱慕之心,然后他们可能会成为男女朋友,那您觉得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还要祝福他们吗?学佛不是为了解脱吗?

上师:这个是他们两个人的因缘。学佛的路上有可能碰到成为男女朋友的因缘,有些人会在工作过程中碰到,现在也有通过网络成为男女朋友的,有很多的途径。从佛法角度来说是因缘,他们两个的因缘。

记者:但是因缘也分善缘和恶缘啊?那这种因缘是属于善缘还是恶缘呢?

上师:这个最好不要评论。有些可能是善的因缘,有些是恶的因缘,很难说。因缘的事只有佛才能完全明了,我们确实判断不了。一般来说,他们自己个人的、私密的生活我们不要讨论,更不要判断、评论。这个是私人生活的事。

记者:一般我们遇到这种情况,有时候我们会觉得我应该帮助他,就想着,我是应该祝福呢?还是应该阻止呢?

上师:不用阻止,也不用祝福。不一定必须选择这两个方式,我们也有其他的路,既不是必须阻止,也不是必须祝福。我想这个没什么,挺好的。这是他们私人生活的事,我们不应该评论。这个经验你们丰富一点儿(笑)。

出家.png

记者:还有身边有些朋友,他想出家,但是家人百般阻拦,甚至是以死相逼,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

上师:你刚才前面提到,学了佛以后怕接着就出家了,是不是?你的意思是这个,是吧?

你想想,现在那么多学佛的人,出家的比例很少。我去过很多汉地寺庙,大多数寺庙里面没有多少出家人。全世界来看就不用说了,光从汉地的角度来说,皈依和出家的比例根本没办法比,差异特别大,所以说不一定你皈依就会出家。

出家这个事儿,要看,看自己的因缘。他有出家的因缘的话,我们也阻止不了,最终他还是会出家。这是其一。

第二是他出家以后,也不一定对家里、对亲戚朋友来说就不好。我们藏族人,家里有一个出家人的话,是特别荣耀的一件事。

记者:到底是不是家里有一个出家人真的是特别荣耀?

上师:应该是很荣耀的一件事。家里有一个出家人的话会很好,可以引导家里很多人学佛,甚至引导他周围所有的人学佛,这样子的话,应该很好啊。

记者:那是不是说,他如果想要出家的话,就可以不顾家人的反对,义无反顾出家就可以了?

上师:我想,只要他具足出家的因缘,即使反对也不一定有用。他有这个因缘的话,他自然就出家了。出家以后孝顺父母也可以啊,你看释迦牟尼佛出家以后,一样照顾他的父母,弟子比丘生病了,释迦牟尼佛一样帮助病人等等,也可以啊。

记者:可是汉地目前很现实的问题就是:一旦出家了,作为普通的出家人,他们可能会没有收入啊,如何做到孝敬父母呢?

上师:不出家很多孩子对父母也没有任何帮助,有可能对父母来说还是一个负担。对父母没有帮助的孩子很多啊。这个不是出不出家的事,是个人的因缘。

一般认为孩子是父母的保障,有孩子父母过得好。有的家庭有很多孩子,最后所有的孩子都走了,父母最后过得很孤单,生活上没人照顾,甚至生病的时候孩子也不管他,所以不出家也不一定对父母有帮助。很多出家人,在父母生病的时候,照顾父母啊,等等,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这是概念上理解错了。不出家,父母就一定过得很好?不是这样啊!

汉地有很多这样的情况,家里孩子有七八个,父母在的时候不照顾,死了以后争父母的财产,最后兄弟姐妹为争遗产打架,有这样子的情况。这个不是出不出家的事。要看孩子与父母有什么因缘,能帮上忙帮不上忙,这个是因缘。认为出家了以后,对父母没有帮助,我感觉这是理解错了。

前几天,我的一个弟子他在美国生病了,脑血栓,他的一个女儿在日本。脑血栓,那么严重的病啊,哎呀,他女儿说工作太忙了,没时间看父亲。你想她没出家呢,父亲生病的时候不照顾,还有,父亲死了以后,遗产是她要。这不是出不出家的事。

餐桌,酒杯.jpg

记者:我们现在开始修学佛法,师父提倡我们不喝酒、吃素食,师父您也知道现在这个社会,大家通常会在应酬中交流工作,那这样的话,是不是修学佛法之后就不利于工作的发展?

上师:(笑)

记者:就越来越不合群,跟大家也越来越疏远?

上师:(笑)这个也不一定,我感觉不一定。现在医学科学认为喝酒吃肉对身体有害,医学科学证明是这样子。然后,真正的朋友,不一定强迫你,一定要你喝酒、吃肉。这个是第一。

第二是,工作上最关键是你有没有能力——工作能力。看能力。你什么能力没有,只看你能喝酒、能吃肉,我估计不会。一般来说很多老板,他看你的能力,你有能力,你能工作,你人际关系好,看你的人格,不是看你能多吃一点肉,多喝一点酒,我感觉这个不一定。第二是看你的能力。

第三是,一般来说,必须要你喝酒,必须要你吃肉,你不喝酒不吃肉,他可能不喜欢你。这样的朋友,离他远一点,我感觉对你工作影响不是特别大。你不吃肉、不喝酒的话,你的恶缘慢慢没有了,好的缘分就来了,可能会交上另外一些朋友,你工作可能会更好。不一定必须吃肉多了工作才好,喝酒多了工作才好。我想不一定。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禅修】禅修的智慧|第三世蒋贡康楚仁波切

禅修的智慧   无论我们是在轮回或涅槃中,均端赖自己心境而定。   见地、禅修与实践中;研读见地,能令我们生起闻慧;禅修的练习,能令我们开展智慧,而藉由行动实践,我们将禅修的智慧付诸实现。这三者之中,以行动最为重要。轮回并非是一个和我们所体验到,这个万事万物都痛苦与不适的世界有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