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3日星期三

【修法】慈心遍法界,善意满人间 ——《慈经Mettà Suttaṃ》导读 | 行愿法师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



礼敬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三次)





南無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应作慈爱经》

      善求义利、领悟寂静境界后应当作:有能力、正直、诚实,顺从、柔和、不骄慢;知足、易扶养,少事务、生活简朴,诸根寂静、贤明,不无礼与不贪着居家;只要会遭智者谴责,即使是小事也不做。愿一切有情幸福、安稳!自有其乐!凡所有的有情生类,动摇的或不动的,毫无遗漏,长的或大的,中的、短的、细的或粗的,凡是见到的或没见到的,住在远方或近处的,已生的或寻求出生的愿一切有情自有其乐!
     不要有人欺骗他人,不要轻视任何地方的任何人,不要以忿怒、瞋恚想,而彼此希望对方受苦!正如母亲对待自己的儿子,会以生命来保护唯一的儿子;也如此对一切生类,培育无量之心!以慈爱对一切世界,培育无量之心,上方、下方及四方,无障碍、无怨恨、无敌对!站立、行走、坐着或躺卧,只要他离开睡眠,皆应确立如此之念,这是他们于此所说的梵住。不接受邪见,持戒,具足彻见,调伏对诸欲的贪求,确定不会再投胎!
慈心遍法界,善意满人间

《慈经Mettà Suttaṃ》导读



《慈经》巴利语为《Mettà Suttaṃ》,在汉译《南传大藏经》第26册中小诵经典之一第九经,由悟醒译。笔者所用《慈经》是缅甸禅修指导老师烈瓦达尊者(Bhikkhu Revata)赠送的修学课本,是烈瓦达尊者和月亮比丘(Bhikkhu Candima)英译缅甸达别坎大长老Thabyakan Sayadaw缅文书《保护偈颂新译》,由净法比丘(Bhikkhu Dhammasubho)英译为中文。

《慈经》为上座部佛教徒每日必修的功课之一,与日本新修大正藏第二册0099所收录的《杂阿含经》卷第九·二五二经,刘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所译的《慈经》相似,有意探究者可比对学习研究。

《慈经》是佛陀教导弟子们以修慈心的方法来保护自己的禅观修持,排除一切人、非人的干扰恐怖,让自己和一切众生感受到慈心而欢喜安住,得到慈心的利益,和平共存。由于禅修者无限慈心遍照十方世界,上、下、左、右不受阻绕、不怀仇恨、不抱歉意,于慈心梵住行的感召下,让一切众生积极护持慈心禅观修习者。


《慈经》巴利语有十偈颂,经文短小,文字浅白,可分为三部分:
修慈心的前行

开经二偈半颂总说“欲获得寂静涅槃的善行者”应具足的十五种素质,这是慈心禅(业处)的近行,慈心修习的内容应接近于慈爱和处于慈爱前行。
应具足的十五种素质
1.堪能
2.诚恳
3.正直
4.谦恭
5.柔和
6.不慢
7.知足
8.易供养
9.少世俗务
10.生活俭朴
11.诸根寂静
12.谨慎
13.明智
14.不无礼

15.不攀求于俗家

慈心之正修
《慈经》中间六偈半是佛陀教导修习慈心者,散播慈心的各种修行方法。

1.简说祝愿慈心:“愿一切众生幸福、安稳、快乐!”
2.详尽祝愿慈心修法:“愿一切凡夫、有学者及阿罗汉;一切见到的与没有见到的众生……内心快乐、身体健康!”
3.不伤害慈心:“愿他们不轻视别人!愿不互相希望对方痛苦!”
4.“无量慈心”:禅修者对众生如慈母珍爱唯一的儿子一样,培育无量慈心后散播给一切众生。禅修者以任何姿势用功,他都必须保持慈念直到证得慈心安止定。慈心禅不能证悟涅槃道果,还需进入观禅。
结   语
《慈经》经文最后一偈结说:由慈心禅涅槃圣果的禅观路径,“不陷于邪见,具有戒德、智见,及断诸贪欲,当决不再入母胎。”佛陀教导已证得慈心禅那者,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观禅,直到证悟涅槃道果。

《慈经》功德

 依据《慈经》来修习慈心是佛陀教导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四无量定或称“四梵住”禅观修持之一,这是共世间凡夫外道的禅定。慈心禅是佛教导的四十种止禅之一,能令禅修者证得禅那与神通。慈心禅是佛弟子每日必修功课,与佛随念、不净观、死随念为四种护卫禅之一。禅者以一切有情为禅修所缘入慈心禅,把慈爱散播寺院、村庄、世界,令自己禅修时不会遭遇厄难。
据《慈爱利益经》或《增支部·随念品》十一集说
修慈心者可获十一种利益
一. 睡得安宁
二. 平静地醒来
三. 不发恶梦
四. 受人类喜爱
五. 受非人喜爱
六. 受天神保护
七. 火毒武器不伤害他
八. 做事专心
九. 相貌安详
十. 死时不迷惑

十一.若在今生未证悟阿罗汉道果,他将投生在梵天界。


最后,愿一切众生常得佛、法、僧三宝加被,慈心无碍,诸事吉祥,一切如愿!




(备注:《慈经》导读刊载于秦孟潇主编《世界佛教》第二期,著作版权所有,欢迎转载,但不得随意更改!)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禅修】禅修的智慧|第三世蒋贡康楚仁波切

禅修的智慧   无论我们是在轮回或涅槃中,均端赖自己心境而定。   见地、禅修与实践中;研读见地,能令我们生起闻慧;禅修的练习,能令我们开展智慧,而藉由行动实践,我们将禅修的智慧付诸实现。这三者之中,以行动最为重要。轮回并非是一个和我们所体验到,这个万事万物都痛苦与不适的世界有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