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9日星期三

病从哪来?往哪里去?

 


疾病本身也可以是观修的对象。晋美林巴尊者说:

不要盯着自己的疾病看,而应看是谁在生病。

身是没有生命的,心即是空,

有什么可以给没有生命之物带来痛苦或伤害空呢?

观察疾病从何处来,向何处去,依何而住。

疾病仅仅是自己分别念突然的影像而已,

当那些分别念消失,疾病也会消融。

只要不是来势迅猛的心脏病,生其他病的时候,我都会忆念尊者这殊胜的修行口诀。心里很高兴自己生的是比较和缓的病,可以顾得上观修。


 - 0 1 - 

谁在生病 ?

生病时,究竟是谁在生病?是身体吗?是心吗?

心无形无色,念念不住,无可指陈。若说是心在生病,那么是哪一念心病了呢?若是前念,前念已过;若是后念,后念未生;若是当下,当下不住。

如果病与心无关,全是身体的事,那么心就不会有病苦的感受,或者无心的尸体也该有病痛、病苦才是。

如果病与身体无关,那么比如说床坏了,我们会觉得是自己病了吗?或者别人感冒,我们会因此发烧、流涕、浑身难受吗?当然不会。只有在自己身上发生的疾病,我们才有病苦。

在自己身上发生,是如何发生的呢?关于种种疾病具体从何而来,医学上至今无有定论。即便如感冒这样的常见病,究竟由什么原因造成,也只能是根据统计、概率、关联性等列举出可能的病因。病毒可以是许多疾病的罪魁祸首,但关于什么是病毒,并没有一个确定、明确的定义。各种恶性肿瘤,癌细胞在体内滋生,而什么是癌细胞?癌细胞是怎么来的?能检查到癌细胞即代表有癌症吗?所谓癌细胞是以前就在体内,还是后来由外而入?诸如此类的问题。生病时,我们若这样去观察一下病是怎么来的,会发现不论小病大病,似乎都难以说清楚究竟是怎么生起来的。


 - 0 2 - 

病在哪 ?

而正当病时,病又在哪里呢?比如痛风发作时,病在脚趾关节吗?若说不在,明明脚趾红肿疼痛,看得见、摸得着是有毛病的。若说在脚趾,其实关节本身并无问题,而是嘌呤代谢或尿酸排泄出了问题。若说病在嘌呤、尿酸,嘌呤是人体内参与能量传递和代谢的重要物质,它的代谢产物——尿酸存在于人体内也是正常的。若说病在代谢紊乱或尿酸排出不够,那么这是因为自身体质还是肾脏等出了问题,还是其他原因?若说病在体质,那么周身都该有痛风。若说病在肾或在其他处,那么接下来仍可以如法炮制地加以观察分析,发现病既在肾又不在肾,既在一处又不在一处。最后我们会知道,没有什么病是孤立的。哪怕一个小小的病,也是整个身体的事。身体由地、水、火、风四大和合而有(何为四大,我们在前面《诸行无常》一章中有具体解释,这里不赘述。),病从四大起,病非四大,而不离四大。


 - 0 3 - 

病去哪了 ?

所谓病愈,病又是去哪里了呢?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有形色的“病”脱离开这个身体,就像一件衣服被脱去。似乎病就在原地消失,它哪儿也没去。有些病,比如肿瘤,现在常会以切除的方法对治。而肿瘤切除后,有时病能好,有时不能好。可见病不是被切除的。有的恶性肿瘤患者,什么医疗手段都试过也不见效,只好回家等死,可没想到后来癌症竟然自愈了。是什么让癌细胞消失的?消失到哪儿去了?

我们不一定要等到重病加身才去想这些问题,平时头疼脑热的时候,就是很好的修法对境。一些道理,在文字上我们多少是能理解的,但真正在病中去观修,体悟会很不一样,会非常深刻有力。

佛经云:“身不离病,病不离身,是病是身,非新非故。”病是什么?就是这个身体。身体在,则病在。非新得,非故有。未病、已病、病愈等等都是我们分别假立出来的概念。然而,由于无始以来反复串习的坚固执著,尽管是分别假立的概念,我们仍然会切身感受到生病的痛苦和病愈的轻松安乐。

我自己也有心脏病,发作起来,飓风扫荡一般,所以我能理解疾病对人身心带来的影响。那种创伤会持续很久不能愈合。但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学着与病共生,带着这麻烦不断的身体有尊严、负责任、有目标地活下去。否则,一生很快过去了,而我们大部分时间困在了病以及等病来的阴影里,该看的东西看不到,该做的、该创造的、该珍惜的,统统错过了。

我自己这一年多以来疾病缠缚的经历也使我深深体会到,疾病一方面意味着痛苦,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修行和弘法利生的机会。因为我生病的缘起,很多人放生、供灯、念经,精进地行持各种善法。我常常想,如果不是我生病,这些额外的精进和行善可能都不会有,所以生病也不全然是坏事。

维摩诘居士说,病中的修行者应该怎样去调伏自心呢?他应该“以己之疾,愍于彼疾。当识宿世无数劫苦,当念饶益一切众生,忆所修福,念于净命,勿生忧恼,常起精进,当作医王,疗治众病。”

——《前行笔记之耕耘心田》
第四章 三界无安-生而为人

米拉日巴尊者:我再没有比这更深奥的口诀了

 

发布时间: 2020-03-08 

今天是米拉日巴尊者圆寂纪念日。米拉日巴尊者示现通过极其勤苦的修行净除弥天罪障,最终即身成佛,真修实证的故事至今仍广为流传。尊者传奇的一生如同一部佛法实修的宝典,激励着无数修行人在探寻真理、回归自性的路上不畏困苦、勇往直前。


“ 你也要以最大的坚毅安忍来修行 ”


当年,米拉日巴尊者经历重重苦行和等待的煎熬,终于等到上师马尔巴尊者向他传法。得法后,他立即去山洞里专修。为了减少干扰,也为坚定自己的决心,他用石头把洞口砌死,完全与外界隔离开,在狭小的山洞里夜以继日修法,因很少起座,即使在冬天蒲团也从没冷过。这样一住十一个月,直到上师来询问修法的进展情况,他仍迟迟舍不得打墙出来,他说,怕一出去,修法中断了就很难再继续。

米拉日巴尊者终其一生示现勤苦精进修行。到晚年,他最出众的弟子之一的冈波巴大师去拜别他,请示上师还有什么需要特别嘱咐的话时,米拉日巴尊者说:“我有一个最深奥的宝贵口诀,但如果说出来传给别人太可惜了。所以,唉,你去吧。”

于是,冈波巴大师渡过河去,走了一小段路,隐约听见上师在叫他,便立即又回到上师面前。米拉日巴尊者对他说:“唉,我这个口诀虽然至为殊胜,有点舍不得传人,但这个口诀如果连你都不传,还传给谁呢?所以我还是现在传给你吧。”

冈波巴大师欢喜万分,说道:“那么我是否要准备一个曼扎作为供养呢?”米拉日巴尊者说道:“曼扎倒不需要,只要你莫辜负我这个口诀就行了。好,现在你看!”说着,他将衣袍撩起。只见他周身上下都是因多年精进修行而结成的老茧。

他继续说道:“我再没有比这更深奥的口诀了。我是经过这样的勤苦修行,心中才生起功德的,所以你也要以最大的坚毅安忍来修行才好。”

从 当 下 的 身 语 意 开 始


最大的坚毅安忍,这是米拉日巴尊者舍不得传人的最深奥口诀!我们后世的修学者应该把这个牢记于心。

不要期待证悟成就和烦恼的解脱会像天上掉馅饼般某一天突然砸中自己。即使令许多人无限向往的所谓“顿悟”,也是在常年持之以恒的勤苦修行之后才会到来。

而且初学者真不必过分追求开悟,那个不是追求来的。烦恼去除了便是悟,是做减法,不是做加法,不是在现有的满心烦恼之外再去实现一个“开悟”的境界。所以不要忽视对治烦恼、清净业障的修法,也不要把对文字的理解误认作修行的觉受,把觉受误认为是证悟。

从理解到觉受到证悟的递进,唯有通过实修才能实现,而实修在哪里修?就是当下的身语意,除此以外没有别的着手之处。

佛 法 不 是 魔 术


常有人愁眉苦脸地跟我说:“烦恼好像很难减轻,怎么办呀?”

烦恼当然很难减轻,可你有没有坚持不懈地修行呢?

每天二十四小时,你花了几个小时去忆念、修习佛法?

在你的优先事项中,修行排在第几位?

当出现问题、发生状况的时候,你有几次是首先想到佛法,用佛陀教予的方法来看待问题、指导自己的行为?

如果你很少认真地思考、运用佛法,很少观察、对治烦恼,烦恼当然很难减轻。这是因果规律。信佛,归根结底是信因果。若想得到某种果,就要去种下它的因,并积累缘起。

同样的,自己种的是什么因,就会有什么果。懈怠的因,自然结不出成就的果。我们不能越学佛法,越不相信因果,反而觉得凡事都有个什么窍门捷径,自己不需努力,求求加持,一切就搞定了。真的没那么神奇,佛法不是魔术。

有一次,米拉日巴尊者腾身空中,身体由一变多,又由多摄一,或隐没不现,只闻其声说法,如是示现种种无量神通。

他的弟子赛文惹巴见了,也持一口瓶气向空中奋力飞去,却只能做到不沾地行走而已。

尊者于是说道:“如果不能像我一样地对上师竭力承事,对轮回极生厌离,对众生普起大悲,对道友作清净想,对修行精进不懈,那么要想达成这样的成就证德和无碍神通是绝不可能的。徒儿们啊,再进一步说吧,你们如果不种这样的因,就不要期望能得这样的果啊!

摘自《前行笔记之耕耘心田》第七章
“最大的坚毅安忍”一节

堪布3篇开示|每天念一遍《普贤行愿品》 | 为父母念弥陀圣号,是报恩的最好方法 | 27年来,他们每年都念100万弥陀圣号

 


现在我们来到的峨嵋山是普贤菩萨度化众生的道场。关于这一授记,在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中都没有任何的疑问,大家对此也不要有任何的怀疑。在许多许多年以前,法王如意宝在他为利益众生的无数次的转世当中,曾经有一世就转世为善财童子,善财童子最初修行的地方就是五台山的善财洞,后来善财童子在文殊菩萨面前发无上菩提心,并按照文殊菩萨的教诲,依止了一百一十位善知识。

缘起的力量真的是不可思议,在1987年法王带领一万弟子朝拜五台山时,在善财洞里闭关,又一次亲见了文殊菩萨。

按照善知识的指引,善财童子也曾行至鸡足山,依止了弥勒菩萨,后按弥勒菩萨的教言,来到了现在的峨嵋山,拜见普贤菩萨。来到峨嵋山后,善财童子亲见了普贤菩萨的坛城,在见到普贤菩萨时,善财童子圆满了自己的一切功德,唱出了《普贤行愿品》。所以今天在这里,真正清净的人一定可以见到普贤菩萨,当然普贤菩萨的显现是不可思议的,就像当年无著菩萨在鸡足山修行时,苦行十二年后,最初见到弥勒菩萨,也只能见到一个狗的形像,所以我们以什么方式见到普贤菩萨这不一定,但大家对此不要有任何的怀疑。

普贤菩萨在诸菩萨当中是愿行第一,他度化众生的道场是非常殊胜的佛教圣地。今天我们来到这样的佛教圣地当中,大家一定要好好地发愿,发愿时,不要为了个人的世间安乐和个人的解脱而发愿,我们作为一个大乘佛子,一定要发愿为了一切众生的解脱和成就今后精进地修持佛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我们为什么要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呢?因为根据佛经的授记,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与我们南瞻部洲的众生有很近的因缘,而且到了极乐世界以后经过七天的修行就可以成佛。成佛后,可以任运地度化众生。

莲花生大士曾经授记,在佛教的圣地发愿,愿力会很快成熟。所以只要我们愿力清净,以诸佛的加持,我们的愿力也一定会很快成熟。在这里发愿与在一个普通的地方发愿是不同的,人生短暂,千万大家不要错过如此难得的机会。一定要好好地发愿。

有的人可能会有一些疑问,比如普贤菩萨、文殊菩萨等为什么不成佛?其实这全是因为众生的根机不同,诸佛的愿力也不同,有的众生要以佛的形像度化,有的众生要以菩萨的形像来度化,有的众生要以罗汉的形像来度化,所以根据众生的根基,诸佛会以悲心幻化各种形像来度化众生。其实像观音菩萨、普贤菩萨等早已经成就佛的果位,是真正的古佛再来。

法王如意宝的前世曾是善财童子,在参访了一百一十位善知识后,在见到普贤菩萨时圆满了自己的功德,唱出了《普贤行愿品》。法王如意宝在五明佛学院的时候也曾经说过,一个修行人一天如果能念诵一遍《普贤行愿品》,可以说他的人生是非常有意义的。今天我们在乐山大佛前放生,在大悲寺我给大家授了居士戒,现在我们又来到峨嵋山,缘起很好,以此缘起,我今天在这里为大家传承《普贤行愿品》,我们现在一起发愿今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来生来世共同一起利益众生。

(上师开始为在场所有弟子传承《普贤行愿品》)

法王如意宝现在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法王的加持是不可思议的,根据法王自己的授记,凡是与法王结缘的人,都会往生极乐世界。那么什么是与法王结缘呢?法王曾经说过,供养钱财不算是与法王结缘,真正地与法王结缘,就是认真修持法王为我们传承下来的珍贵佛法,这样才是与法王结上了殊胜的因缘。

下面我们大家一起念诵《普贤行愿品》,发愿、回向。在发愿时大家观想,普贤菩萨如何发愿,我今如何发愿;普贤菩萨如何回向,我今如何回向。

藏文和汉文的念诵声在峨嵋山中同时响起。

您怎么判断一个人根器是不是好呢?——采访记录(中)




记者:刚才,最初的时候您也讲了说,可能现在的这种弘法利生的环境是您没有想到的,您以前就只想自己安安静静的修法,那和现在的道路也是两条道路。

上师:这个是啊,很难,随心所愿确实特别难。不是我一个人有这样的经历,你们从小到现在也应该经历过很多类似的事情。你不一定从一生下来就想做现在这个工作,后来因缘聚合,你才做这个工作。这个很难说了。

我确实以前想过很多次放下,世俗的事不用说了,我是指放下学习等等,想上山去闭关。这个我以前提过很多次了,在我的传记里面、我的开示里面都提到过很多次。包括我以前想在自己35岁左右的时候,就独自修行去了,当时心里这样子想。现在还是常常心里会打架:以后还要继续这样子忙碌吗?还是需要去闭关呢?我还是心里常常这样子打架。

有些时候没办法,想是这样子想,很难实现。有些想法,可能能实现。有些想法,可能很难实现。很多的因缘让最初的想法很难实现。这个是因缘。

记者:那您现在觉得累吗?可能相比自己修行,您现在所做的弘法利生事业,是要和每一个人打交道的。

上师:一般来说,真正修行比较高之后才能去弘法利生,我没到这个程度,所以在调教弟子的过程中也是修行。佛法里面讲真正自己修成了出来弘法利生就更好了。

记者:您说的修成是指的?

上师:修成就是成就了。

记者:您是说您现在还没有成就吗?

上师:对,没有(笑)。有些人在弘法利生的过程中也可以修,比方说修出离心、菩提心、信心。

很多人认为修行就是天上掉下来一个东西,这个不是。修行,简单的话特别简单,比方说平常修出离心、菩提心、信心,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慢慢观一些空性等等。在弘法利生的过程中修行不用说了,你看世俗的,比方说在工作的过程中,做家务的过程中,包括上网、扫地等等过程中,也可以修。这个是没有什么冲突的。我以前想用一生去修行、闭关,虽然心里这样子想,但因为很多因缘,还是没有实现。

记者:那也就是说,在您看来,自己闭关修行和现在所做的弘法利生事业不是冲突的,我能不能这样理解?也就是说,您现在所做的这个事情和闭关修行是一样的,只是形式不同。

上师:一般来说是的,对我来说应该不一定。我还是一个凡夫,在这样弘法利生的过程中,有些时候可能还有烦恼。

希阿荣博堪布191120111935.jpg

记者:您是凡夫吗?

上师:(笑)是是是,这个我承认,承认过很多次了,我开示里面也承认过很多次了。

记者:我发现有一些师兄他们可能在皈依之前,连皈依是什么都不知道,可是他们仍然选择皈依,您觉得这个好吗?

上师:这个很难说,慢慢的他们以后可能会好,百分之百都会好却不一定。

你看很多人是这样子的,有些现象你知道的,比方说,先信佛的目的是家庭和睦、求财、求官,这些人原本信佛的目的可能是特别狭隘,然后慢慢接触到佛法,进一步了解佛法以后,他们慢慢会认识更广一点。

修持佛法不是为了一个自私、一个升官发财的目的,而是离苦得乐,脱离痛苦。佛法是讲来世,来世也得到安乐的方法。

有些人以前对佛法僧三宝不了解,但是见到三宝所依,看见上师,会很欢喜。有欢喜心也是信心。信心有三种:清净信、意乐信、胜解信。欢喜心是很好的一件事,以这个缘起,皈依了以后,他会种下解脱的种子,然后慢慢发芽。一般来说,佛法是一步一步修持的,一般从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开始,然后从皈依做起。应该是好事。

记者:对于您的弟子,您是希望他之前就接触过佛法,懂得一些佛法,还是就像刚才我描述的这种状态,之前连皈依是什么都不知道?

上师:两个都挺好的。

记者:哪一个会更适合修法呢?

上师:这个很难说了,人的根器不一样。刚刚接触佛法的人,有可能他更厉害。比方说,修行很长时间,修行十几二十年,和今天刚刚皈依的人比起来,他们俩个,也许刚刚皈依的人更厉害,这个是有可能的。

记者:您说的厉害是指的什么?

上师:修行啊,修行的进步啊。几十年学佛拖拖拉拉,刚刚皈依的人他很认真修持起来的话,有可能他修行的进步快。这个很难说了。看根器,学佛的根器。根器不一样。

扎西持林-经幡林y-001-39.jpg

记者:根器怎么理解?

上师:从世俗角度讲,比方说,从小读书的时候,有些人一下子全部懂了,有些人特别特别难,学十几二十年什么都不懂。佛法里面的道理跟这个差不多是一样的。有些人有信心,有出离心,有菩提心,一接触佛法全懂。有些是慢慢一步一步的在进步,有些时候又退,又增加,又退又增加。人的根器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房间里有五个人,五个人的根器不一样。

记者:那您怎么判断一个人根器是不是好呢?

上师:看修行,看信心,信心是很重要的。

记者:我以前遇到这样的现象,大家一起参加学习小组,当然这个问题可能是年轻人多一些,在学习过程中,也会有彼此产生了爱慕之心,然后他们可能会成为男女朋友,那您觉得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还要祝福他们吗?学佛不是为了解脱吗?

上师:这个是他们两个人的因缘。学佛的路上有可能碰到成为男女朋友的因缘,有些人会在工作过程中碰到,现在也有通过网络成为男女朋友的,有很多的途径。从佛法角度来说是因缘,他们两个的因缘。

记者:但是因缘也分善缘和恶缘啊?那这种因缘是属于善缘还是恶缘呢?

上师:这个最好不要评论。有些可能是善的因缘,有些是恶的因缘,很难说。因缘的事只有佛才能完全明了,我们确实判断不了。一般来说,他们自己个人的、私密的生活我们不要讨论,更不要判断、评论。这个是私人生活的事。

记者:一般我们遇到这种情况,有时候我们会觉得我应该帮助他,就想着,我是应该祝福呢?还是应该阻止呢?

上师:不用阻止,也不用祝福。不一定必须选择这两个方式,我们也有其他的路,既不是必须阻止,也不是必须祝福。我想这个没什么,挺好的。这是他们私人生活的事,我们不应该评论。这个经验你们丰富一点儿(笑)。

出家.png

记者:还有身边有些朋友,他想出家,但是家人百般阻拦,甚至是以死相逼,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

上师:你刚才前面提到,学了佛以后怕接着就出家了,是不是?你的意思是这个,是吧?

你想想,现在那么多学佛的人,出家的比例很少。我去过很多汉地寺庙,大多数寺庙里面没有多少出家人。全世界来看就不用说了,光从汉地的角度来说,皈依和出家的比例根本没办法比,差异特别大,所以说不一定你皈依就会出家。

出家这个事儿,要看,看自己的因缘。他有出家的因缘的话,我们也阻止不了,最终他还是会出家。这是其一。

第二是他出家以后,也不一定对家里、对亲戚朋友来说就不好。我们藏族人,家里有一个出家人的话,是特别荣耀的一件事。

记者:到底是不是家里有一个出家人真的是特别荣耀?

上师:应该是很荣耀的一件事。家里有一个出家人的话会很好,可以引导家里很多人学佛,甚至引导他周围所有的人学佛,这样子的话,应该很好啊。

记者:那是不是说,他如果想要出家的话,就可以不顾家人的反对,义无反顾出家就可以了?

上师:我想,只要他具足出家的因缘,即使反对也不一定有用。他有这个因缘的话,他自然就出家了。出家以后孝顺父母也可以啊,你看释迦牟尼佛出家以后,一样照顾他的父母,弟子比丘生病了,释迦牟尼佛一样帮助病人等等,也可以啊。

记者:可是汉地目前很现实的问题就是:一旦出家了,作为普通的出家人,他们可能会没有收入啊,如何做到孝敬父母呢?

上师:不出家很多孩子对父母也没有任何帮助,有可能对父母来说还是一个负担。对父母没有帮助的孩子很多啊。这个不是出不出家的事,是个人的因缘。

一般认为孩子是父母的保障,有孩子父母过得好。有的家庭有很多孩子,最后所有的孩子都走了,父母最后过得很孤单,生活上没人照顾,甚至生病的时候孩子也不管他,所以不出家也不一定对父母有帮助。很多出家人,在父母生病的时候,照顾父母啊,等等,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这是概念上理解错了。不出家,父母就一定过得很好?不是这样啊!

汉地有很多这样的情况,家里孩子有七八个,父母在的时候不照顾,死了以后争父母的财产,最后兄弟姐妹为争遗产打架,有这样子的情况。这个不是出不出家的事。要看孩子与父母有什么因缘,能帮上忙帮不上忙,这个是因缘。认为出家了以后,对父母没有帮助,我感觉这是理解错了。

前几天,我的一个弟子他在美国生病了,脑血栓,他的一个女儿在日本。脑血栓,那么严重的病啊,哎呀,他女儿说工作太忙了,没时间看父亲。你想她没出家呢,父亲生病的时候不照顾,还有,父亲死了以后,遗产是她要。这不是出不出家的事。

餐桌,酒杯.jpg

记者:我们现在开始修学佛法,师父提倡我们不喝酒、吃素食,师父您也知道现在这个社会,大家通常会在应酬中交流工作,那这样的话,是不是修学佛法之后就不利于工作的发展?

上师:(笑)

记者:就越来越不合群,跟大家也越来越疏远?

上师:(笑)这个也不一定,我感觉不一定。现在医学科学认为喝酒吃肉对身体有害,医学科学证明是这样子。然后,真正的朋友,不一定强迫你,一定要你喝酒、吃肉。这个是第一。

第二是,工作上最关键是你有没有能力——工作能力。看能力。你什么能力没有,只看你能喝酒、能吃肉,我估计不会。一般来说很多老板,他看你的能力,你有能力,你能工作,你人际关系好,看你的人格,不是看你能多吃一点肉,多喝一点酒,我感觉这个不一定。第二是看你的能力。

第三是,一般来说,必须要你喝酒,必须要你吃肉,你不喝酒不吃肉,他可能不喜欢你。这样的朋友,离他远一点,我感觉对你工作影响不是特别大。你不吃肉、不喝酒的话,你的恶缘慢慢没有了,好的缘分就来了,可能会交上另外一些朋友,你工作可能会更好。不一定必须吃肉多了工作才好,喝酒多了工作才好。我想不一定。

希阿荣博堪布 | 1)狮吼咒的观想方法及经中记载的功德;2)自媒体时代,若不谨慎很容易犯谤法罪

 



2020年3月15日(神变月藏历二十一),希阿荣博堪布为有缘信众念诵了《极乐捷径愿文 · 善缘心之法喜盛宴》《神变月愿文》及狮吼咒的传承,传承圆满后,堪布做了开示,分成两次发布,以下为第二篇:



念诵佛号最重要的是具足往生四因,往生四因中最关键的就是对阿弥陀佛的信心和往生极乐世界的愿望。具足信、愿,念诵圣号,就必定能往生。

往生最大的障碍是五无间罪和谤法罪。五无间罪包括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和出佛身血,这些罪业现代人一般不会违犯。

谤法罪非常细微,比如学习佛法中某个教派的人,说其他教派不好,不是解脱的法门;学习大乘的人看不起小乘教法等等,都很容易犯下谤法罪。


还有,佛经中说,对于正在讲法的法师诽谤、抵触,也会犯下谤法罪。讲法者当中,不仅有出家人,也有在家人,无论什么身份,对讲法者都不能诽谤。

当今自媒体时代,如果不谨慎守护自己的身语意,很容易犯下谤法罪,这是往生极乐世界的障碍,大家一定要注意。

现在已经有很多人报名参加念诵佛号,有的为自己父母报名,有的还为离世的父母亲人报名。的确,对待父母,我们要有深深的感恩之心,我们现在这个根识具足的暇满人身,就是因为他们的因缘才获得;得到人身后,从小长到大,也是他们养育;最终他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还把自己所有的财产留给了我们,大家想一想,父母的恩德有多大。

现在父母已经离世,他们中的大多数应该沦落在六道中感受痛苦,我们想报恩,为他们报名念诵,祈愿他们往生到极乐世界,念诵阿弥陀佛圣号是最好的方式。

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三根普被,圆摄一切有情。特别是释迦牟尼佛教下的弟子,修持净土法门,更容易往生。这是因为娑婆世界与极乐世界的两土导师在因地时,或转生为国王与王子、或转生为兄弟关系等,共同发下利益众生的誓愿。

成佛后,释迦牟尼佛示现在娑婆世界引导众生发起往生信愿,阿弥陀佛安住在极乐净土接引众生。以两土导师累世的殊胜因缘,释迦牟尼佛教法下的弟子,更容易对极乐净土生起信愿,更容易往生。


现在阿弥陀佛圣号的念诵已经开始,我看到有的人在报名时,发愿一年内完成,有的发愿三年内完成,还有的人发愿一生完成。大家根据自己的时间,发愿念诵佛号,这当然很好。但修行时,我们还是要有些紧迫感才是。

有人可能觉得自己会活到八九十岁,但世事无常,也许我们很快就离开这个世界。以前也和大家说过,自从法王如意宝1993年召开极乐法会以来,有的修行人每年念诵阿弥陀佛圣号(藏文)一百万遍,直到现在。

我们现在遇到净土法门,特别是遇到法王如意宝的法脉,这是非常难得的机会,千万不能再错过了,所以即使做不到像他们那样每年念诵一百万遍佛号,也不能太懈怠,从现在起抓紧时间修行非常重要。同时,我们还要尽可能多地影响和引导自己周围的亲戚朋友等,让他们参加念诵,这才是真的对亲人对朋友好。


◎ 法王如意宝 ◎

法王如意宝曾经说,他此生上等的心愿是引导南瞻部洲所有的众生趋入解脱,若做不到,中等的心愿是希望能引导十几亿的众生趋入解脱,最少也要将几百万的雪域众生安置于解脱道中。发下誓愿后,法王不遗余力地弘法利生。

现在观察,汉地、藏地,包括海外,受到法王发愿力感召,发愿往生,与法王结缘的众生数不胜数,他老人家的心愿正在实现。

希阿荣博堪布:中阴时若能接触到观音心咒,利益无限


 写在前面

今天是地藏菩萨节日。经中记载,祈祷、顶礼、供养地藏菩萨,念诵受持《地藏菩萨本愿经》并如理回向,对于亡者脱离轮回有极大的超拔力量。此外,为亡者念诵《金刚经》、刻玛尼石等,也都是日常可以行持的殊胜善法。

2020年清明节,希阿荣博堪布通过网络针对利益亡者的具体行持方式为有缘信众做了开示。值此殊胜日,一同回顾这些珍贵教言。

如果是佛弟子,还可以在扫墓时为亲人念诵《地藏菩萨本愿经》《心经》《金刚经》和佛菩萨的圣号、心咒等,这样做非常有意义,对亡人的利益很大。由于疫情的原因,可能有些人不能像往年那样亲自到墓地扫墓,因此心里会非常难过。其实如果不能到墓地,我们以清净的发心,为他们念经或者做其他善法,把功德回向给他们,一定会让他们获得利益。

在为亲人烧纸和食物的时候,还可以念诵烟供仪轨。念烟供仪轨,最好先获得传承,然后如理如法地念诵、观想,观想将这些食物等上供下施。烧的东西也一定要非常清净,如果有甘露水,在烧的食物上洒一些会更好。在藏地,也有类似的传统,家中有人去世,为了利益亡人,也会修持烟供仪轨。

特别提醒一下,大家在做烟供的时候,千万要注意安全。

有的人因为不了解,可能会把烟供和火供错认为是一样的,这是完全不同的修法。火供比烟供复杂得多,一般来说,火供会在比较重要的法会结束时,比如法会进行了七天、十五天,法会上修持本尊、空行的修法,在最后一天做火供。还有,就是闭关的修行人,经过几年几十年的修行,在闭关圆满的时候做火供。

火供有很多种,包括息增怀诛等。做火供的时候,对主持火供仪轨的上师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上师不仅戒律清净,还要有一定的修行境界。在火供的过程中,念诵仪轨也好,火供使用的物品也好,还有整个火供的过程、顺序,都有着很严格的要求。所以真正做一次火供,要具备很多条件,决不是随随便便的一个人,就能主持做火供,这一点大家一定要记住。

还有会供,一般情况下,比如简供,还是比较容易。如果是大型的会供就比较复杂。大家看一看会供仪轨前后面的介绍文字就知道,也是很严格。会供前、中、后的阶段,都应当按照仪轨要求做,丝毫不能错乱,这样才有意义。

说这些,就是希望大家如果在清明扫墓时,有传承的话,可以按照传承,如理如法地做烟供,但千万不能把烟供和火供、会供混在一起。

截屏2020-05-12 下午5.14.25.png

在藏地,人们也有着类似的祭奠亲人的方式。

比如自己的亲人去世,家人除在亲人去世时尽力做超度、供灯、放生等善法外,每年还会在去世的这个时间,根据自己的条件,或请有信心的上师、出家人开法会,为亡人念诵听闻解脱等经文,或者行持其他善法,这样做对亡人很有意义。我的舅舅已经去世有五十年了,我母亲到现在也还会每年在舅舅去世的时间前后,为他做刻玛尼石、挂经旗等善法。

已经去世的人,包括我们的父母以及更往上的长辈们,现在我们没办法再用钱财或承侍的方式报答他们的恩德了。现在如果我们发心为他们念诵佛经、佛菩萨的圣号等,功德如理回向,这一定会让他们获得利益。佛陀曾经如是宣讲,祖师圣者们也如是教诲。

在藏地,人去世后,有天葬,也有土葬。天葬不用说了,所有的天葬台都有经旗玛尼石。若是土葬,家人也一定会在土葬的地方刻一些玛尼石。佛经中,还有莲花生大士等圣者都宣说过,玛尼石上刻的观音菩萨心咒“唵嘛呢叭咪吽舍”是观音菩萨智慧和慈悲的显现,同时也是诸佛菩萨智慧与慈悲的显现,加持力不可思议。我们为亡人念诵观音菩萨心咒,或是将刻有观音菩萨心咒的石头放在亡人土葬的地方,对去世的人非常有利益。在藏地很多地方都是这样。包括我的家乡扎西达唐,那里就有一个尸陀林,人们在那儿刻了很多玛尼石,这些玛尼石现在还可以看到。

截屏2020-05-12 下午5.25.43.png

一般来说,人在去世后,要经历中阴阶段,中阴过程的长短主要是看个人的业力、因缘,有的可能短,而有的可能很长。不仅是我们去世的亲人,还有其他有情比如非人等等,在经历中阴时都非常痛苦恐惧,他们若能在此时看到或是接触到观音菩萨心咒,会让亡者获得无量的利益。

所以在汉地,如果条件允许,大家也可以刻一些玛尼石,放在亡人的墓地上,这样不仅对亡人,对周围有缘见到触到的有情也非常有帮助。请到玛尼石,可以请出家人为玛尼石开光,若请不到出家人,大家自己可以通过念诵七遍缘起咒为玛尼石开光,或者在家居士们一起共同念诵缘起咒也可以,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

我的一位弟子,在父亲去世后,就在安葬父亲的墓碑上刻上了观音菩萨心咒,这样非常好。

所以如果客观条件允许,以后都可以像这位弟子这样做。

截屏2020-05-12 下午5.30.11.png

这个世界上没有死过人的家庭一个也找不到。

这些人中,可能有我们的父母、我们父母的父母,他们和我们的因缘很近,对我们也有很大的恩德,我们要为了他们早日脱离痛苦努力修行。

同时,我们还要仔细地观察一下自己,在未来的某个时刻,我们也会像这些去世的亲人一样,不得不离开这个世界,这是百分之百一定会发生的。想到这些,我们从现在就应该开始准备。

现在拥有的权力也好,物质财富也好,可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暂时的利益。但真正到生命结束的时候,无论什么样的物质、权力、名气都帮不了你,再多的亲戚朋友也帮不了你。那个时候,只有自己积累的善法功德,能真正地利益到我们。比如现在开始念诵佛菩萨圣号,修持各种利益众生的善法,并将这些功德回向临终无碍顺利往生极乐世界,这才是真正能在临终时利益到我们。








2021年12月25日星期六

遍知并非’无记/ 胜义菩提心的任运自成

 

弟子虚云老和尚有个公案,他有一次煮芋头时,一边打坐,后面有道友来访,看到他入定,就拿引磬在他耳朵边轻敲一下,请虚云老和尚出定。虚云老和尚出定后说:“我刚刚煮了芋头,大家一起吃吧。”打开锅盖却发现芋头长毛了,发现已经过了20多天……这种禅定是禅宗说的明心见性境界吗


上师:这只能把虚云老和尚请过来问:“你当时在玩什么啊?”(上师笑、众笑)

单纯从此公案的角度来说,这决定不是见性。但是,若当时虚云老和尚在某个教言中亲自如是传讲的话,我就不知道有何密意了。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在禅定之中,虽然没有能所二取,可以说是“能所双亡”,但是,禅定之中有“智慧”啊!就是对一切法了了分明之智慧,此智慧能遍知一切。

此“遍知”相当于什么呢?我们平常意识之觉知是“一心一用”的。在学校读书之时,小孩子们若在下面玩耍,老师会说:“不要开小差。”所以,若一心二用,什么事都做不好。因为心本身之功能为一心一用。“一心多用”为智慧逐渐增长之过程,所以,当你具有一定的禅定之时,此一心就可以有限制性的多用,可以具有比前述之意识更多的运用。


“一心遍知”即为智慧!我给你们举个例子,大伏藏师色拉阳智活佛是喇嘛仁波切上师之一。喇嘛仁波切(阿秋法王)曾经说:当时第一次把色拉阳智活佛迎请到亚青,就是以前昌根阿瑞活佛闭关的那个地方。祈请色拉阳智活佛在那边传授色拉阳智活佛全集灌顶。那时候喇嘛仁波切作为那边的管家,组织一切法会工作。


在操办过程中,有一天色拉阳智坐在法座之上,正在跟一个老和尚聊天。此时,喇嘛仁波切有一件事情必须亲自请问色拉阳智活佛,问他该怎么处理?当时在色拉阳智活佛身边说了几次,好像色拉阳智活佛都没说什么话。后面还把脸转过来,指责喇嘛仁波切:“你没看见我现在正在跟老和尚聊天吗?我这边说着话,同时还要听你说话,我能做得到吗?”当时上师心中突然产生一个念头:智慧难道不是一心多用、一心遍知的吗?为什么这两者不能同时运用?此时色拉阳智活佛好像突然知道了一样,反过来说:“弟子,我刚才是跟你开玩笑的,实际上智慧当然不仅是两用,甚至还可以遍知呢!”接着还讲了一些关于这方面的很多理趣。

这就充分告诫我们什么呢?智慧并非是一个无记状态,什么都不知道。无记状态并不是智慧的特点。单纯的寂止是一个无记状态,什么都不知道。好比密勒日巴时代,有一位牧童看见密勒日巴在打坐,所以对打坐很感兴趣,就跑到密勒日巴身边说:“你能不能也教我怎么打坐入定?”密勒日巴讲了一个偈子让他入定。小孩回到自己的小山洞里,一入定就七天七夜。

他是来放牛的,到了下午有些牛回家了,有些牛没回家。但是不见小孩的身影,所以整个村庄里头的人一方面去寻找牛,另一方面去寻找这个小孩。就这么整整找了七天的时间,终于在小孩平常放牛的一个山洞里,看见小孩子还在入定。大家不知道他在干什么,都拥到其身边。此时小孩从定中出定,看见旁边有那么多村民都待在他的身边,就问:“是不是下午天快要黑了,我该回家了?”但实际上已经过了七天,这就叫寂止。单纯的寂止就是这样,什么都不知道。从我们平常的感觉来说就是无记状态。

图片

我平常也听过一些虚云老和尚的这个公案。是由于当时别人描述虚云老和尚的见解,还是出于什么其他原因而这么传讲的,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单单从这个状况来看,可能还是不含有智慧的,这是特定的。见性所讲解的是智慧,可并非单纯的寂止啊!但是,这其中有何密意,为何这么讲解呢?不得而知。比如我们阅读《金刚经》或《般若心经》,里面讲解一切都是空性,一切皆空。主要从空性一面讲解心性,就好像在说,心性除了空性之外,什么都没有。若是这样的话,《二观察续部》中却说,“诸有情皆佛,然为客尘障”。却又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这又怎么解释呢?

《金刚经》里面说心性是完全没有,为大空性,什么都不存在。《二观察续部》中却又说心性中是具有的,就像蓝色的天空一般具有。但是,“具有”有具有的特征,“空性”有空性的特征,只看表面我们可能还是无法更深的进入到里面,了知其个中含义,所以,我们只能看见其表面这一层之意思。

我想若真正是虚云老和尚自己讲出自己的公案,我想可能当时是由于什么原因而这样讲解,并未完全进入其深层之意,表面上看可能是这样的。(Z0410)(本段文字内容对应录音时段为0~6分32秒)

图片

随着对佛法认识的不断深入,烦恼也会逐步减轻(本段文字内容对应录音时段为6分35~10分42秒)


上师:我们多多少少在日常生活中会不似以前那般,可以这么说,我们的性格与往昔相比会有一点改变。此改变当然是源于进入佛门之后,凭借佛法之力量减轻了自己的烦恼。从另一方面而言,我们的认识越来越透彻,眼光看得越来越深远,烦恼因而也就相对少一些。

举个例子,年幼之时,小孩子们在海边上用沙子垒成墙,上面放上几个小树杆,再放上几片树叶,说这是我的屋子,那是他的家等。房子垮掉之时,小孩子们会痛哭流泪,说:“我家的房子垮了。”但是,长大以后,你就知道这是很正常的。沙子和水搅在一起之时可以垒城墙。但是,当沙子里面的水份干掉之时,沙子就会漏掉,所以房子也就自然会垮掉。懂得此道理之人自然不会因此痛苦,大人会跟着小孩一起痛哭吗?当然不会!大人深知此理故。

我们现在进入佛门,懂得的道理越来越多、越来越深,相对而言就不会有那么多烦恼。因此,很多弟子说,他们看什么事都看得更为透彻了,相对而言面对一切问题之时,其心胸更为广大。所以,我们常说,信仰佛教之真正目的是今生快乐、临终自在、未来解脱。


如今在台湾和香港一带,很多导师都在倡导人间佛教。我觉得这没有什么不对之处。因为我们今天所行持的一切善法就能创造这个条件。其原因就是刚刚所说的,今生快乐、身体健康、家庭和睦,事业有成,并与一切大自然和谐相处。由于我们的心态改变的缘故,这一系列功德之呈现也就志在必得,这是特定的!所以,佛法能创造人间美好之事,其原因就在此上。佛法与世间并没有什么矛盾之处,你多多少少决定会今生快乐的。这段时间,我可能不会问我身边的弟子:“你的自性见解赤裸了多少?”我得先问问他们:“你的性格有多大的改变啊?

尤其当今之汉地,信仰佛教之人并不多。相信在一个家庭当中,有些信佛,有些不信佛。在面对自己的家人之时,不信佛者对你的评论如何?若他们都觉得你的性格等多方面都在改善,那就充分地说明你就在往好的方面发展,修法功德就在日日呈现。若是这些方面没有改变,光是口头宣说“一切都是空性”,空不了的!

前些天我们这边有很多出家师父说:“在现实生活中观人身难得、寿命无常是一件很难做得到之事,比修空性更难。”噢,不是的!空性可是更难做到的。我们所谓的“很容易做到空性”的原因,是由于我们天天都去思维“空”, 可能生起了一点“空”的感觉,至于“真正享用空性”,恐怕在你前面的基础没有打扎实之前,你基本上没感受过什么叫“空”。

什么才叫“空”呢?若细致追问,对于一个没有很好的禅定或等持经验者还谈不上“什么是空性”!(J0731


【禅修】禅修的智慧|第三世蒋贡康楚仁波切

禅修的智慧   无论我们是在轮回或涅槃中,均端赖自己心境而定。   见地、禅修与实践中;研读见地,能令我们生起闻慧;禅修的练习,能令我们开展智慧,而藉由行动实践,我们将禅修的智慧付诸实现。这三者之中,以行动最为重要。轮回并非是一个和我们所体验到,这个万事万物都痛苦与不适的世界有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