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4日星期五

先把《上师瑜伽导修文》背下来再汇报见解/基础法修扎实,再求窍诀法

 


上师:《上师瑜伽导修文》能背诵下来吗?

 
弟子:《导修文》,人身难得、寿命无常。
 
上师:这光是它的标题,里面所有的词句都能背诵下来吗?

弟子:仪轨,应该可以。
 
上师:不是仪轨,是里面的修学方式,包括小字全都要背诵下来,必须这样!如果我们现前要求不高一些的话,全都变成马马虎虎的了。全都在探讨后面的结果,连方式方法都没有到位,会有一个好的结果吗?不可能的,不可能的!
 
必须要把它背诵下来!以后要记住,只要修,咱们就修一个最圆满的法;要是不修,各式各样可修的法多的是。但只要我们一接触这个法,就必须修一个最完整的法。因此,为什么从去年开始我就对上师瑜伽的要求稍稍高了一些呢?因为这两年我所看得见的很多修上师瑜伽的人,天天都到我身边来探讨他的一些见解,什么我可以把心安住在明空不二。“明空不二”还叫见解吗?
 
先举个例子,我们平常干完一件事情回到家以后,这时侯稍稍什么都不想。当什么都不想的时候,大脑是一片空白的,那它就叫“空”,但也不是完全处于什么都不存在的状态,因为眼前呈现的一切相,虽然没有专注于某一个相之上,但决定是了了分明的,这就叫“明”。这时候前者的“空”和后面的“明”当然是一如的,它叫“明空不二”。这就叫见解吗?当然不是!现前要是能讲得出来的话,无非是“没有丝毫之妄想,但这时候又能了了分明,两者一如”,除此之外还能讲出什么?凭借这个真不是什么见解,一点都不是什么见解。
 
要是方式方法没有到位,就不会有真正的见解。当然,有时候我们的要求可能过于高了一些,这个恐怕也不是完全不叫见解,也可以称之为一点点见解,但是我们现前就完全否定,说它不是见解的原因是什么呢?是为了让所有修行者把基础扎得好一些,不要马马虎虎的。所以从此以后,凡是修上师瑜伽者,《上师瑜伽导修文》这本薄薄的书全都要给我背诵下来,我再听你们后面的结果。 

要不,方式方法没到位完全是胡说。是的,我可以听你们说说,但是当我听完以后,你心目当中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因为当他把这件事情说出来以后,当时根据导师的认可,只要没有说出很多反对的话,就认为他已经真的对了。这样很不圆满,很不圆满。
 
所以说我们前面要求必须得高,《上师瑜伽导修文》没有圆满背诵下来之前,我决定不听下面的话,这样会促成什么呢?你们的方式方法会做得很圆满。

修正行的弟子必须把《上师瑜伽导修文》背下来(本段文字内容对应录音时段为3分22~6分54秒)
 
弟子:我也在学这些理论。
 
上师:这个还得要学,多看看上师瑜伽导修,尤其是《上师瑜伽导修文》,至少要全背诵下来!由于如意宝藏——上师瑜伽之圆满引导》、《上师瑜伽之四精要法》太厚,全背诵下来也没必要,从总体上了解一些即可。但是,修学正行的一系列过程,比如前行之前行、入座前行、共同外前行、念诵仪轨期间依文明观等所做的一切,包括通达方便、认识智慧和善巧运用,以及后面的回向等五个步骤,这一系列修法都必须一一背诵下来,一句都不能省。
 
要不就会变成什么呢?修行就会变得越来越粗糙。好像在修行,也好像不在修行。所以我们平常要看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把自己的心最终变成这本书。即便你身边有多少书,但需要天天去翻阅,就充分地说明了你的心和书之间还是隔着一堵墙,只能说明还是不圆满。我们看书的目的就说明,第一次看的时候心和书是两样东西。但是后面凭借我们努力去学习,要把书中所有的知识和理趣融入到心相续之中,自己的心要变成这本书。有些必须要背诵下来的,一点都不能马虎。
 
所以,这段时间想在我身边住下来开始修正行者,至少要把《上师瑜伽导修文》全背诵下来。要不会怎么样呢?后面修行的时候,全变成功课般,后期就变成“我在修正行,但修了好长时间却没什么很好的进展”,当然没有进展的!因为我们所说的是在如理如法的前提之下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你连如理如法都没做到,怎么能得到预期的结果呢?不可能的。
 
比如说种水稻要如理如法,在前面所有的一切做到最好的前提之下,再加上后面所需要的一切具备的条件下,需要多长时间可以丰收?如果有些人听到这个过程,但是他已经忽略了前面这些条件,就等待着后面这个时候要丰收,可能吗?不可能。别说水稻长出来,恐怕田里头已经没有水稻了,因为必须要具备前面一切因缘才会有很好的结果。我们今天修行也同样一个道理,前面所有的一切没有做到圆满之前,后面的结果是很难赤裸的。
 
《上师瑜伽导修文》必须背诵下来,包括仪轨和如何修行等一系列,那本书都得背诵下来。


上师现场考背诵上师瑜伽导修文—弟子一字不落会背才能求正行


修,咱们就修个最圆满的,决定不能在这上面马马虎虎,就好像结个缘一样。结缘指的是什么呢?我现前没有能力把这件事情全部做完,那么他人在做的时候,我就在上面稍稍放一点点,就叫作结缘。那我们的修行也是这样,像结缘的形式稍稍修一些,但并不是那么很圆满,这个能得到多大的功德?真得不好说。所以我平常告诫每一位修行者,若修那咱们就修个最圆满、最好的;那不修,咱们就不修了。因为平常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一样的,若做那你就要把身心完全投入到这个工作当中去做的,不做我还是建议别去做。别好像在做,但过两天以失败告终了,就关上这个门。关门到很容易,但是当时付出的太多了,所以很多都说由于前两天投进去太多的,因此现前己破产,那就不知道这个结局该怎么去处理的,这个对你的打击可不是一点小小的事情。那我们修上师瑜伽,或者是修一个法也同样一个道理。若要是马马虎虎去修的,人身难得、寿命无常,尤其真正无常降临到你身边的时候,才知道马马虎虎修行对自己造成的障碍。那时候真得万劫不复,再想回归到以前的状态当中如理如法修行,可没有这个时间了,就完全没有这个时间。所以今天就是不早不迟的时候,尤其在做的过程当中,尽可能做得圆满一些的。所以,我们平常告诫每一位修行上师瑜伽导修的弟子们,《上师瑜伽广传如意宝藏》和《四精要法》必须要多看几遍,不仅仅是书本,还有光碟。虽然说是多看几遍,但很多人在“多”字上面就自己打个字变成了“少”看几遍,甚至有些看都没看过的,仅仅是凭借《上师瑜伽导修文》就觉得完事大吉的,没那么简单。

      包括《上师瑜伽导修文》也说过一字不差的要背诵下来,但很多都找很多借口。因为借口和理由已经变成了我们人生当中的一个惯性,什么事情都得找个借口和理由,这也是我们失败的原因。所以这时候只要肯去做的,那我们完全放弃借口和理由,要认认真真、圆圆满满去做,一点都不要打折扣。至于是否在自己修行方面打折扣,今天问问自己就知道了。我们要求每一位修上师瑜伽导修的弟子们,《上师瑜伽导修文》除了念诵仪轨之外,一字不落的背诵下来,今天有几个人能做得到?可能有时候都会说,好像是对自己生起一种慈悲心,可怜一下自己。今天你的可怜慈悲,可能是导致临终最大痛苦的一个因素,真得在这个上面永远不要打折扣。

我在听有些修行者在汇报问题的时候,我可能不会听他讲以下修出什么出来。首先得问《上师瑜伽导修文》,如同前面我所吩咐一般的能背诵下来吗?能不能背诵下来,现前我从中说几句,你就从直接从那边继续往下给我背的。做不到的,那你就先回去先按我所说的要求去做的吧!当何时这些要求做得好的时候,我在听听你的见解,要不我真不想培养一个糊里糊涂的人。原因是什么?虽然很多人认为,这位导师很慈悲的,但是从佛法本身的角度来说,就是在害众生的。因为刚刚所说的,今天到是可以顺顺利利过上师这一关的,但是当无常降临到你身边的时候,真不好走啊!尤其刚刚我们所说的,什么时候死亡我们真不知道的,即便今天认为健康的人,再到医院去检查一下身体,说不定哪个地方真得已经长了一个连你都想像不到的一个绝症的。这就意味着你离临终已经越来越近了。有时候就觉得,汉地有一句话就叫作“不见棺材不流泪,不撞南墙不回头。“像如今这个时代,各式各样的绝症陆续呈现在不同人身边,我想这也是让我们进入佛门的一个缘的,因为没办法的,慈悲已经度尽不了这些众生,那只能依靠另一种方法的。在本尊当中为何有寂静和岔怒呢?有些由于个人的性格和通病,用寂静慈悲的方式已经度尽不了你的,所以只能依靠岔怒。有时候我也在想,呈现各式各样的绝症从某种角度来说,是否也是佛菩萨的一种加持啊?可能很多都会想,佛菩萨的加持为什么让众生受这么大的痛苦?因为只有见到棺材才流泪,只有有了这样的病痛你才知道回头开始修法,要不总觉得我永远不是这样的人。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真的说不准是佛菩萨的加持。当然可能很多都会想,即便叫加持也希望这种加持不要在我身边呈现,我不要这种加持。但有时候真是这样的,由于众生烦恼太沉重的缘故,有时候真没有办法的,就是这样的。

但好好去修的,好好去修的。就像刚刚所说的,以后不要仅仅作为一个形式、天天追求着一个结果。方式方法没有到位的,即便有一些结果,它也是暂时呈现出来的一种现象,但是长久不了会消失的,我们今天需要的是长久性的功德。什么叫任运自在?永远不迁变,永远不变化的一种境界的。我们平常用虚空或空性来代替的,就是永远没有什么迁变的。所以,没达到这个地步之前,即便暂时有些感觉,也就不过如此,这真得不能摆在我们修行的桌面之上,因为不值得一提的。方式方法必须到位的。

这两天也陆续有很多人到我身边说,能否得到一个传承?甚至我在你身边得到过传承,并且对这个传承已经心生敬信者,那么紧接着我该做什么?就是我前面所说的一系列铭记心中。当时你的见解可能不会像一个病中人身边的侍者看着这个人的颜色一般的,今天早上起来脸色不大好看,可能病情有点严重;今天早上脸上还算可以,所以病情可能好一些。那这个永远是迁变性的,并且他的脸色和休息时间的早晚也有一定关系,晚上睡得早一些可能脸色好一些,他睡得好与睡不好,可能会有各式各样的因素的。所以就像是这样的,若要是修行本身一系列条件不断圆满的人,那你的修行今天好一点,明天坏一点、后天坏一点,大后天好一点,所以在整个修行过程当中永久是迁变性的,所以方式方法必须到位的。所以有时候,像有些修行者千里迢迢来问见解,最终得到的结局就是回去先把《上师瑜伽导修文》背诵下来,如理如法修行的时候,你再来回答问题。所以很多都觉得很失望、很失败的。但是实际上并不失败,因为这就是一部教言,教言不一定完全顺着你的心愿而走的。

记得有一天,我在北京见到一位老居士,他说他平常非常爱打座的,今天到您身边来的目的,也是旁边有一位道友介绍他过来想问问他的修行。因为从进入佛门起直至今天,平常对打座非常感兴趣的,所以每天至少四个小时以上都在打座的,今天想问问一下他的打座如何?我说:“你平常在打座的时候所护持的对境是什么?“这些都不懂,打座的时候什么都不想,把心安住在平静状态当中。平静状态适用范围很广,比如说:世间有世间的,出世间有出世间的。出世间小乘直至密乘之间有九乘次第,有九个平静之状态,请问你平常所修的平静状态是站在哪一个角度当中修的平静之状态?这位老居士说他真得不懂的,他只知道把心安住在平静状态之中。那这就有点不圆满了,原因是什么?那么多平静之状态当中,你可不知道自己所修的是哪一个传承、哪一个阶段?那这就变成你所修的法就叫盲修瞎练,没有一个准确的目标。就相当于往天上放箭,我们向天空中放箭是对准什么目标放得箭呢?没有一个准确的目标,因此往天空放箭一般都称呼叫什么?乱放箭。因为没有一个准确的目标。所以你今天有那么多的目标——平静之状态,但没有一个准确性的,那完全就是乱修行、盲修瞎练。当时这个老居士就心里非常失望:“我今天本来想在你面前问问的。”“但明天我就要走了”,他说:“那现前我该怎么去修?”我给他讲解了一些在念诵阿弥陀佛的时候,因为现中讲解念诵阿弥陀佛,有事一心不乱和理一心不乱两个层次的。事一心不乱讲解持名念佛、有想念佛或有像念佛。持名念佛在念诵过程当中,给他讲解止观交修,我就让他就这么去修得吧。但是还有很多具体修学方式,但由于我今天就要离开这个地方,所以没法给你讲解太细致。当时我告诉他:“今天可能你有一点点失望,原因是把自己以前所拥有的一切,无论是修行或者是见解都已经打破了。”我今天跑到导师身边,把前面全部打破了,但是不知道我下面该怎么去做的?但我告诉他:“你今天可能会有这种想法的,但是你今天已经得到我给你赐予一门智慧,就是告诫你以下的修行永远不要盲修瞎练,这就是我今天最终给你赐予的智慧。从今天开始起,我相信你的修行永远不会忙修瞎练的,因为你已经知道这样做最终的结局是什么?这就是我今天给予你赐予的教言。”

所以就像我们平常在修上师瑜伽的时候,也同样一个道理,我想在导师面前问一下我的一些感觉,问一下空、问一下明的。导师也没有清楚的告诉我为什么要空,为什么明的。直接告诉我还是把方式方法到位以后再开始讲解自己的见解,好像觉得很失望,但是实际上一点都不失望。因为要记住,如理如法的前提之下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的,你要是前面没有如理如法,哪怕有一些感觉,也是暂进性的,很容易迁变。那这些见解哪怕这位导师就是细心地听你讲解,但是最终也不会有好的结论。原因是什么?你的见解本来由于方式方法没有到位的原因,时时都在变化的,今天讲得是这样的,下一瞬间可能是另一种感觉,那导师到底怎么去给你印证?所以我们平常所讲解的一切,都是在方式方法圆满的前提之下,我们再开始印证下面的见解。要不感觉有各式各样的,就是哪怕不做修行的人,每天把自己的感觉讲一遍,都已经是千千万万条,这个不值得一提的。所以要记住到这一点,必须该需要背诵的就得背诵,该需要阅读的就得阅读的。

有一次我在外面,有一个深圳的居士过来,在我面前说了一遍他对上师瑜伽导修的理解。当时虽然不算很高的见解,但是从方式方法上我真得很敬佩他。当然知道这个《上师瑜伽导修文》是来自于我的口中,前面是来自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最终从我的口中诠释给他人。但是真的要是不知道的人,好像这个上师瑜伽就来自于这个居士口中一般,就已经学到这个地步,非常认真。但这种认真,我相信后面的见解也会清清明明地呈现在他的面前,认认真真的人最终的结果决定是往好的方面发展。但很多很多糊里糊涂的修行者永远是这样的,你说完全是打发时间,好像也不是,因为为了这个修行付出的代价一点都不少啊,不像一个打发时间的人。但是若要是真正为了解脱而去修行的话,不应该这么糊里糊涂,这么马马虎虎的,应该更加谨慎、细致一点的,但是又看不到这一面。可能有时候也是烦恼沉重和无知的缘故,再加上个人的懒惰等等,所以有时该需要严格的地方必须得严格一些,要不都会变成马马虎虎。

有一次我在汉地,很多很多都修上师瑜伽导修的地方在讲解上师瑜伽的时候,中途出了几个问题的,但这个只要好好修行者,但前提是如理如法修行的人,能体会这种感觉的真得不是一个很难的事的。但是,最终我们的结论是很不理想。后面我把很多自认为修行好一点的,比如平常认为自己闻思多一点;修行时间长一点;或者是平常用功的时间长一点的,大番是认为自己修行不错的一些居士留下来,问问平常他们是怎么修的?最终得出两个结论:一个是功课型的上师瑜伽,就是像我们平常念诵功课一般的,配同着里面一些观想,就这么在修上师瑜伽。说是我在修上师瑜伽,但可能就叫做修上师瑜伽吧?但并不是正行上师瑜伽的运用方式。所以当时很多人都来说他修得不太好,这很正常。我说,别说你说几年的时间,再修一百年的时间,你恐怕也答不出我刚刚所问的问题的。我刚刚所问的问题并不高,若要是如理如法修行者,半年决定能得到这样的经验,但是对你来说一百年也不会有这个的经验。因为需要知道的是:断除烦恼修法,需要无量劫以后成办解脱乃小乘的修法;转变烦恼修行方式,需要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办解脱为大乘修法。历代传承祖师说过,想想像大乘这么殊胜的教法也需要三大阿僧祇劫,我所说一百年不会有一点点感觉,都已经太客气的。若要是说到一万年都不会有感觉,也不会有很大的差距的。原因是三大阿僧祇劫,一大阿僧祇劫是何等的时间啊!三大阿僧祇动中的一万年,连九牛一毛尖都不是。所以,就告诫他们,由于你的修行上师瑜伽仅仅是功课性的,所以今天答不出来非常正常。第二种修行者,虽然自认为平常智慧很圆满,还是懂得一些道理,但是你这个传承完全已经由于你的愚痴而改变,你认为只要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对治都可以,但要记住三乘教法虽然一切都是对治烦恼,但承办解脱的时间有着很大的差距啊。小乘需要无理劫,大乘需要三大阿僧祇劫,密宗一生、甚至几个月时间成办解脱,时间上有着很大的差异。就是由于你平常认为只要能对治烦恼,一切都称之为叫如理如法,就是由于你这个无知的缘故,所以如是修行一百年以后你也不会有好的感觉的。但这些都已经是非常客气的话语,一万年都可以这么说的。所以我们今天在修学过程当中,为何一再强调方式方法要到位,如理如法的前提之下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比如说到密宗,下品一生;中品几年、几个月;上品当下成就。哇!都会觉得天哪,这个时间可太短了,但是我们还需要知道的是:它是在如理如法的方式、方法的前提之下,而不是我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一生就决定能成就,当然不是这样的。如理如法的前提之下,方可达到预期的效果。就是平常导师们说一年就一年,几个月就是几个月,但是必须要如理如法,从中一点都不能有折扣的现象,也不能有自私的现象。但要是掺杂这样的现象,那当然是达不到这样的结果。




所以前两天有关的一些事情很多人都在问,因为有时候佛教里所定的这个善,好像有些地方还是不太懂。说这个就叫善,那个就叫善,有时候就是即便是善又称之为叫恶的,所以善的标准是什么?他们问我。善的标准是什么呢?就是完全没有一丝毫之私心,而所成办的一切事情都称之为善,一点都不能有私心的。所以我们通常说这个善的定义有很多种,从世间乃至出世间当中有很多的,哪怕每个地方的一些文化,他所定义的这个善字也不同。这个地方是善、那个地方不是善,这个地方定义为大善,那个地方可能就变成一个小善的,所以他的定义都不同的。但是我们佛教所提提倡的这个善,是缘本具有的这个条件当中而如是诠释出来的,所以以这个作为定义的。那它的特点是什么呢?当然,如同般若心经所讲解的:不增不减、不垢不净、是任运自成。所以与它相关或本来自性具有的这个善为准则的,所以历代传承以这个作为根据的。那么,说得更白一点,就是掺杂于一些私心烦恼的时候,哪怕临时呈现为善的,也不叫做善的,因为已经掺杂于私心。为什么大乘教法当中说:“心乃诸法缘,调心诸善生。”就是心是一切法的根缘,只要调伏自己的内心,完全没有自私心的话,哪怕你所从事的是一个恶业,也称之为善的。原因是什么?心是清净的缘。所以这个定义就非常简单了,我们可以时时就站在这么一个角度当中,立我们佛教所传讲的善,至于你在做的时候能否做得到,那就得问你自己了。很多时候认为我是为了他人,而后期得到了不好的回报,但这个称之为善,但看看你有没有私心的。尤其末法时代,众生烦恼沉重时期的,无论你说是在从事善的,但是完全没有私心的做法还是很稀少的吧。为什么我们每次把释迦牟尼佛的一些传记,用到现前作为例子呢?因为在整个历史上,完全没有私心而从事善者稀少的,也就是难做的原因。比如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当船主的时候杀了一个强盗的,救了五百个罗汉的,但当时发心完全是出于真得是为众生利益,没有一丝毫之私心,所以积累了四十劫的福报。噶玛拉西额是婆罗门的儿子,一辈子都与世隔绝,在悠静山林当中修行,一次到外面去化缘的时候,就还俗和商主家的女儿成亲,但由于当时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女的和全家信仰佛教而着想的,所以积累了四十劫的福报。但可能很多都会想,因为站在我的角度当中去解读可能有私心的,但这是我们自己的解读方式。因为这些都称为励志公案,为历代传承祖师有神通者,完全可以通彻地观察到他的内心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想法,而赐于后代弟子的。

就像刚刚所说的就是这样的,因此修行上面也占有一点点私心,这可能对我们承办解脱会造成极大的影响,所以还是站在如理如法的角度当中。如理如法那就必须要多阅读,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以它为准则的。那这时候该需要背诵的就必须要背诵,该需要多看的就必须要多看几遍。所以就像我刚刚所说,做咱们就做个最好的,那不做就干脆就不做了,不要马马虎虎的。因为马马虎虎咱们骗谁呀?咱们该需要骗的是阎王爷的,但是阎王爷这个老家伙真得骗不了,他太聪明了,可能我们一举一动的,就是哪怕是一丝毫之思想,他都能明明白白地给你指出来的,所以完全骗不了的,那我们骗谁呀?是呀,我们可以骗旁边的这些人,但是骗了旁边的这些人对我们有什么利益,这个达不到我们所需要的这个目的。所以说这些都是由于个人业及烦恼沉重的缘故,说白了就是自己在骗自己,所以最终谁都没有骗成,就把自己给害得一塌糊涂。尤其是在面对死亡的时候,带着满肚子的痛苦离开这个世界,那是世界上最糟的一件事情了。所以就这样的,该需要背诵就背诵。




弟子:想依止上师次第求窍诀法,应该怎么做呢?)

上师
:闻思修方面,前面先从加行开始做起,正行先从直断开始做起。至于顿超,必须得有一个特定的环境。如今在汉地,这样的区域是修不了顿超的。当然,与顿超相关的像“三不动摇修法”等是会讲解的,至于《大圆胜慧》、《法性中阴》一类的顿超修法,恐怕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是不太理想的。
 
亚青寺每天的修法不少于十小时以上。你想想如今在汉地,一边工作、一边修行的人,一天能修多长时间?所以我们平常还是要延长修法时间,在没有修出一些见解之前,是不会讲解新法的,这也是我刚刚为什么这么说的真正目的。因为现前很多人都是以走马观花的形式在修法,说我已经修完直断、顿超等等,最终啥都不懂。这样有什么意义呢?完全就是在导师面前结个缘、求个加持一样,你把你的手放在我的头上,说已经得到加持了。心中有一种我得到加持的感觉,实际上也不过如此。一步一步来,先从彻却,从上师瑜伽开始做起,一步一步先修着走。
 
上师瑜伽导修是成熟口诀法的第一步,至于能否过关,就要看看我刚刚说过,过一阵时间以后,再根据你在导师面前所汇报的见解,来讲解相应的法。若是过不了这一关,导师感觉你修行等多方面还是经验不够的话,仍旧让你在这上面多修点法。所以我们平常的建议是,要是一边工作、一边修行的人,少则也在一年之内再开始讲解第二步,要不讲解也没有太多的意义。
 
因为我身边已经听到太多的人说,亚青寺某位导师已经传过我什么窍诀法,现在却不知道该怎么修行,这样的人太多了。所以我昨天也说过,这时候我只能把球踢给他,原因是什么呢?以我现前对他见解的了解,他只能从头做起。但要是这么说的话,我相信他自己一定不甘心。因为我都求完法了,为什么还要从头做起呢?他的导师一旦听见,可能也会觉得,为什么这么宣讲等等。所以我还是会把这个球踢给他自己,还是问问你自己的导师以下该怎么做。
 
实际上,我也知道这是不负责任的说法,但没办法!谁叫你天天就这么以走马观花的形式修行。喇嘛仁波切在成熟口诀法一法当中修了六年的时间呐!但现前我也不知道很多导师为什么那么急,弟子急得不得了,导师也那么急,恨不得把这个讲完,我的任务就完成了,你走呗!但最终啥都不会,有什么意义呢?说是在“骗”,恐怕这个词也太尖锐了,不太好听的。但实际上太恰当不过了,这样的修行真的没有意义,还不如很多人所说的,去念佛。虽然我们希望一生成办解脱,但是按照非常殊胜的方式方法去做的。如果不这么好好如理如法去修行,还真不如念着佛走。
 
要是修完了加行的话,上师瑜伽有几本教材,比如《上师瑜伽导修文》, 最好把它背诵下来,这样我们在以下运用的过程中就用不着再去看书,就能圆满地运用到修行当中。还有如意宝藏——上师瑜伽之圆满引导》和《上师瑜伽之四精要法》必须细致观看。当然,书本和平常讲解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因为书本上还是简洁些的,讲解以白话讲得更细致,你也可以看看不同时期我讲上师瑜伽的光碟,多看一些。这就是我们前期应做的准备。
 
再开始试着修上师瑜伽,修到一定的时候,再开始慢慢慢慢讲解。条件允许的话,讲解也行的,但是少则要讲二十多天。第一,你没时间;第二,好像这个时期可能还不太允许。这样还好一些,因为我毕竟天天在这边看病。很多时候身边的这些待着的弟子,他们自己也没办法,只能在我身边待着。我也没办法,能讲的时候讲一点,反正老弱病残的都在这里聚集着。其他条件稍微允许一点的还是去亚青寺这样的圣地修学为好。(N0406)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禅修】禅修的智慧|第三世蒋贡康楚仁波切

禅修的智慧   无论我们是在轮回或涅槃中,均端赖自己心境而定。   见地、禅修与实践中;研读见地,能令我们生起闻慧;禅修的练习,能令我们开展智慧,而藉由行动实践,我们将禅修的智慧付诸实现。这三者之中,以行动最为重要。轮回并非是一个和我们所体验到,这个万事万物都痛苦与不适的世界有别...